第九章-《那年东晋盛夏》
第(2/3)页
谢琰忽然插话:"时弟从北方来,想必对江南小调不甚了解。《采莲曲》虽流传甚广,但其中精妙处,非我南方士人难以领会。"
亭中气氛顿时一凝。时晨不慌不忙地回应:"谢兄所言极是。在下虽生于洛阳,却自幼随家父研习各地音律。江南曲调清丽婉转,别有一番韵味,令人心驰神往。"
谢琰轻哼一声,不再多言。
赏荷宴正式开始,宾客们三三两两散坐在荷塘周围的凉亭和回廊中。侍女们端上时令鲜果和冰镇梅子汤,驱散了些许暑气。
"小海,该你献艺了。"雯姐姐轻推我一下,指了指早已备好的琴案。
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,我缓步走向琴案。跪坐好后,我深吸一口气,指尖轻抚琴弦。余光看见时晨坐在最前排,目光专注地望向我。
《采莲曲》的旋律从指间流淌而出。起初我还紧张得手指微颤,但随着曲调渐入佳境,整个人都沉浸其中。这首曲子描绘少女荷塘采莲的情景,欢快中带着几分羞涩,恰如我此刻的心情。
弹到最精彩的段落时,我忍不住抬眼看向时晨。他正闭目聆听,唇角含笑,修长的手指在膝上轻轻打着拍子,竟与我的节奏分毫不差。一种奇妙的默契在我心中升起,琴音越发流畅动人。
曲终时,满座掌声。时晨睁开眼,目光灼灼地望着我,无声地做了个"妙极"的口型。我慌忙低头,心跳如擂鼓。
"胡家妹妹的琴艺越发精进了。"谢琰走上前,递上一杯冰镇梅子汤,"记得去年听你弹这首曲子时,还没这般韵味。"
"多谢琰哥哥夸奖。"我接过杯子,小啜一口。
"时弟觉得如何?"谢琰突然转向走近的时晨,"北方可有如此精妙的琴艺?"
时晨不卑不亢:"女郎琴艺高超,指法精妙,情感充沛。洛阳虽有不少琴师,但能将一曲《采莲曲》弹奏得如此生动传神的,实属罕见。"
他的称赞让我心头一甜。谢琰却似笑非笑地说:"时公子果然见多识广。不过江南文化博大精深,琴艺只是其中一隅。公子若久居此地,当能体会更多精妙之处。"
话中隐含的排外之意让气氛再度凝滞。谢雯适时插话:"兄长,母亲方才寻你呢。亦萱,荷塘那边新开了几朵并蒂莲,我带你去看。"
她拉着我离开凉亭,时晨自然而然地跟了上来。谢琰欲言又止,最终被其他宾客缠住说话。
"我兄长真是的,"走到无人处,谢雯小声抱怨,"对时小郎君总是话中带刺。"
时晨摇头苦笑:"谢兄性情直爽,并无恶意。北方士族南迁,难免与本地贵族有些隔阂。"
第(2/3)页